人物摄影是以静态或动态人物为被摄对象,着重描绘其外貌和精神面貌, 从而直接表现人的一种摄影。凡是内容涉及人物而以人物为主体的各种题材, 都属于人物摄影的范畴。诸如:人像、家庭生活、亲朋欢聚、情侣相悦、婚 寿礼仪、童年纪实、校园动态、老人晚景、旅游揽胜、时装穿戴、舞台演出、 体育活动、工作现场、佳节盛会、风土人情、社会新闻、人体艺术等,广泛 多样,到处可选。总后说,摄影艺术领域里,与此相应的具体门类,除人像摄
影外,更有家庭、儿童、旅游、婚礼,以及体育、舞台、社会纪实乃至人体等 多种摄影,各具特色,相互关联,又常兼归于人物摄影系列之内,统称为人 物摄影。
自从1839年摄影术诞生迄今为止,人物一直就是摄影艺术中常拍常新的主 要课题,而归纳人物摄影成功的关键,在于“形神兼备”。在现实生活中,每 个人的外貌和性格特征各不相同,精神面貌和更是知识界千变万化。一幅人物照片,如果抓住了被摄对象的神态和情感,但外貌没有表现好,就经不起细看, 缺乏应有的艺术表现力;反之,如果外貌酷似,而神态和情感未经刻划,则人
物表现势必呆板,没有韵味。因此,人物摄影不能限于拍像,而是应当根据主 题,对人物的外貌扬长避短,突出美感,以便通过外貌,能更好地传达和刻划 人物的精神面貌,从而使照片中的人物看起来比真实的被摄对象更美、更生动、 更有精神。只有首先作到“形似”,才能传神。
为使人物摄影符合“形神兼备”的要求,摄影者除正确掌握照相机使用技 术外,还要在观摩优秀摄影作品和学习有关摄影知识的基础上,经常对生活中 的各种人物细致观察,认真思考,养成敏捷的思维和判断能力,以便在人物摄 影实践中,能别具慧眼,刻意求新,不失时机地选取题材,并抓住被摄对象典 型而生动的瞬间,拍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人物照片来。
二、人物摄影有哪几种拍摄方式?
人物摄影的拍摄方式,不外乎摆拍、抓拍和摆抓结合三种。各有特点和要求, 又互相联系,互相配合,分别构成人物摄影所不可缺少的造型手法。
一、摆拍? 即整个摄影过程中,始终让被摄对象完全知道有人在为自己拍照, 从而使摄影者可有较充分时间,在做好拍摄准备并对被摄对象加以摆布后,完成 拍摄。因此,这种拍摄方式也称为摆布,或者可以叫做主体全知的拍摄方式,为 肖像照、团体照、纪念照、广告照等所采用。但在摆布的情况下,摄影者应多方 设法,使被摄者思想放松,以便配合拍摄。
二、抓拍? 即整个摄影师过程中,根本不让被摄对象知道有人在为自己拍照, 就由摄影者地直接摄取人物活动中的典型而生动瞬间。因此,也可以叫做主体不 知的拍摄方式。采用这种方式拍摄,也许构图、用光不尽人意,而被摄影对象却 处于无拘无束的活动状态,神情举止都较自然。但被摄者需要较丰富的生活经验 和敏锐的眼力,在转瞬即逝的各种人物活动中,善于抓取被摄对象最典型、最完美、最耐看的时刻,及时按下快门。
三、摆抓结合? 即整个摄影过程中,虽然让被摄对象知道有人在为自己拍照, 但并不告知确切的拍摄时间,以便使被摄对象的注意力仍集中于所从事的事物, 而摄影者得以有一定的时间,选择最佳角度和光线,并经过较小范围的调整和摆 布,在适当时间按下快门。这种拍摄方式,兼采摆拍和抓拍两者的长处,做到抓 中有摆,摆中有抓取。因此,又称为摆摆抓抓,也可以叫做主体半知的拍摄方式。
三、人物摄影应选购哪种相机?
一般照相机虽都能用于人物摄影,但因型号和结构有所不同,性能和特点各有差异。 人物摄影究竟怎样选购照相机为好,通常可从摄影用途、个人爱好和经济条件三方 面来考虑。
1、摄影用途 这是指照相机的使用范围。初学者如果仅是拍摄家庭合影、个 人留念的全身和大半身等照片,选购一架普通小型135照相机,即可应付自如;这类 照相机一般装有标准镜头,既可以拍摄黑白人像,也可拍摄彩色人像。或者可选购 一架“傻瓜”照相机;它体积小,构造简单,而且附带闪光装置,不仅使用方便,拿 起来就可以拍照,又不需要另外单独购置闪光灯。如果拟将照相机用于人物题材艺术 创作,就要考虑选购单镜头反光照相机;这类照相机一般可以更换不同焦距镜头,自动 化程度比较高,能用来拍摄全身、半身和头像特定等各种体裁人物照片。
2、个人爱好 每个摄影者爱好不同,有的喜欢135照相机,有的喜欢120照相机; 这两种照相机各有所长,各有特点,很难说哪种好,哪种孬。一般说来,135照相机小 巧玲珑,便于携带,使用比较方便,每张底片的费用比较便宜。120照相机,有的可调 换暗盒,可拍多种规格幅面,同时,由于底片幅面较大,照片的颗粒相对细腻柔和,容 易使人物脸部表现出层次丰富、质感真实的效果。
3、经济条件 市场上,照相机型号较多,功能各异,结构不同,虽基本性能大 体相似,但彼此价格却相差悬殊。征购照相机时,须考虑它的价格适应本人的经济条件 。一般情况下,选购一架中档偏上的照相机,便可适用于各种人物摄影。 必须认识到,照相机档次高低与人物照片质量并无必然的联系。使用高档照相机, 并不能保证每幅照片质量都好;使用普通照相机,也能拍摄出高质量的人物照片。重要的问题在于必须熟悉照相机的结构性能,并能熟练掌握操作技术。
四、人物摄影应选择哪种镜头?
照相机的各种镜头,虽都能用于人物摄影,但严格说来,人物摄影的镜头应有以下一些选择性:
1、成像 人物摄影的镜头成像质量,既要结像清晰,又要有一定的柔和效果。因为人物摄影一般以表现脸部为主,镜头成像质量就应能达到层次丰富、质感真实、细节毕露、肤质滋润的要求。
2、焦距 一般照相机上都装有标准镜头,即战 焦距近似所摄底片画幅对角线的 长度。这种镜头,只宜拍摄全身或大半身人物照片。若用于拍摄半身人物或头像特写由于距离太近,往往引起人物影像透视变形,而且有的镜头如果在近于规定的最近摄影距离拍摄,就不能聚成清晰的焦点。所以,拍摄头像或特写人物,就要使用中焦或长焦镜头,其焦距一般需要越过标准镜头1―2倍,以135照相机为例,镜头的焦距需在105豪米以上,这样,照相机与人物距离,可保持1.5米以上,既能使焦点清晰,又可避免产生鼻大耳小等变形现象。在室内拍摄小合影照片,如果遇到缺少退步的情况,就需要使用短焦距镜头(即广角镜头),但容易出现近大远小和两边人物稍有变形的缺陷。
3、口径 拍摄半身人物和头像特写,镜头的有效口径以大为宜,以便使主体清晰,背景略呈模糊,增强远近空间透视感,从而突出主体。另外,镜头的有效口径大,在光线略暗而又没有闪光灯的情况下,拍摄动态人物,仍可使用较快的快门速度。
五、旅游拍摄人物,要携带哪些摄影器材和附件?
1、摄影器材 旅游拍摄人物所要携带的摄影器材,一般以轻便为宜。通常,拍摄游览纪念照,持有一架普通小型135照相机或“傻瓜”照相机,就可以应用。假如准备进一步从事人物摄影创作,例如拍摄当地的一些风土人情等,最好携带一架可互换镜头的13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并配上28―80毫米变焦距镜头一个,既便于适应摄影需要,又可缩小装备体积;或者,也可在使用该照相机原有标准镜头的同时,再配置24―28毫米广角镜头和85―105毫米中焦镜头各一个,以便选用。如果需要同时进行彩色和黑白人物摄影,最好能有两架机身,分别装上彩色和黑白胶卷,交替使用(倘若携带的是可调后背的120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则只需一架,便可应用)。
2、附件 不论携带什么照相机,镜头遮光罩和二号黄滤光镜都宜置备。如果条件允许,最好带上彩色和黑白摄影常用的各种主要滤光镜(包括UV镜、天光镜、偏振镜等)以及黑白摄影用的黄、红、绿等滤光镜。还可携带一只小型电子闪光灯或自制的反光板,以供辅助照明。为了随时保持照相机和镜头的清洁,要带上镜头纸和镜头刷,如果能带一个吹气球则更理想。旅游拍摄人物时,由于手持拍摄可较自由选择角度,所以,三角架使用次数不多,不必携带;但如能带上,以备不时之需,当然更好。此外,宜备置一本袖珍笔记簿,扼要记录拍摄情况,包括日期、天气、时间、场合、人物以及所用光圈、快门速度等,以便积累有关数据,随时参考,从而不断提高摄影水平。
六、黑白人物摄影常用哪些附加镜?
黑白人物摄影中,照相机镜头前常用的附加镜,包括改变色光性质和改变成像结影两个系列。前者例如各种带色滤光镜、天空滤光镜、UV镜和天光镜等,后者例如柔光镜、晕化镜和近摄镜等,分述如下:
一、改变色光性质常用附加镜
1、各种带色滤光镜 这类滤光镜是由带颜色和光学玻璃精制而成,有黄、绿、红、橙、蓝等多种,分别以各种颜色命名。其作用是阻止或减少不需要的色光,相对地增多所需色光的通光量,以更改感光片的感色性。黑白人物摄影中,黄滤光镜最为常用,例如,在蓝天白云的情况下,拍摄室外人物,一经加用,就能吸收部分蓝色光线,使胶片上蓝天感光少些,从而在照片上出现天空略暗,而朵朵白云明显突出的效果;否则,蓝天白云会混为一色。成为白茫茫的天空,索然无味。黄滤光镜又能增强人物质感层次,并表现细腻逼真的肤色。它还具有透光范围大、阻光率低的特点,因此,加用浅黄滤光镜,只需开大半档光圈,而加用中黄滤光镜,也只需开大一档光圈。
2、天空滤光镜 这是一半淡黄或浅灰、一半透明无色的附加镜。由于它的有色部分边缘由深至浅,逐渐过度到无色透明,因此,又称为渐变滤光镜。其作用是调节天空与地面的反差。具体地说,有色部分能吸收天空的紫蓝光或减弱天空光亮的强度,限制天空部分在胶片上的曝光量,使地面部分在胶片上曝光量多些。使用时,有色部分应朝上,不需要增加曝光量。在逆光下拍摄人物时,加用天空滤光镜,效果更为理想。
3、UV镜和天光镜 UV镜多数是无色的,也有略带微黄色的;天光镜则接近无色或略带微红色。它们的作用主要都是吸收大气中的紫外线。紫外线对高山地区摄影的影响比较严重,常有碍于影像的清晰度。加用UV镜或天光镜后,就可以消除紫外线对感光片的影响,提高影像清晰度,特别是对远处景物的作用更为明显。由于UV镜和天光镜为无色或接近无色,不需要增加曝光量,对任何情况下摄影又没有副作用,因此,常被加戴在镜头上,用来保护镜头。
二、改变成像结影常用附加镜
1、柔光镜 柔光镜的作用,是对通过镜头的光线进行部分折射,使所摄影像既可保持一定的清晰度,而影调反差又能更为柔和自然。柔光镜的构造形式多样,一般是在透明玻璃上制有疏密不同的圆形波纹,或者是采用尼龙丝或其它纤维所织成的网片,从而达到使入射光分割折射的目的。加戴柔光镜后,拍摄妇女与儿童特写照片,能使影像获得柔润悦目的效果。
2、晕化镜 晕化镜的外形结构,是玻璃镜片中间开一个圆孔,四周呈砂粒状。因为中间镂空,加戴在镜头前,不会影响主体影像聚焦。拍摄人物时,将脸部安排在圆孔的位置处,可以得到正常的清晰度,而脸部以外四周的影像,由于镜片上砂粒状的影响,则呈现朦胧晕化的效果。加戴晕化镜拍摄人物,以使用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为宜,因为摄影者可以通过照相机的取景器,直接观察到影像晕化情况。
3、近摄镜 近摄镜又称为半身镜,是一种凸形的正透镜,加戴后,可以缩短镜头焦距,也从而缩短最近摄影距离,使人物影像扩大,充分利用感光片的面积。拍摄时,一般不需要增加曝光量,但要使用小光圈,以便增加暗深,防止底片四角虚松。在摄影实践中,近摄镜不宜拍摄人物特写镜头,因为摄影距离较近,容易产生变形缺陷。 除上述常用附加镜外,还有多影镜、星光镜、中灰镜等多种特殊效果附加镜,经加用后,前两者可分别获得多影像和不同放射形光芒的效果,后者则能起到减少光线通光量的作用,这里不再一一详述。
七、彩色人物摄影常用哪些附加镜?
彩色人物摄影,为了正确再现人物原有色彩,在正确色温光线照明下,一般只使用无色、中性灰或很浅色的附加镜,不宜在镜头前加戴黑白人物摄影使用的带色滤光镜。由于UV镜、天光镜、柔光镜、晕化镜、近摄镜以及其他各种特殊效果附加镜都是无色、浅色或接近无色的,因此,既被黑白人物摄影所使用,也适用于彩色人物摄影。
其次,彩色人物摄影中,当照明光源的色温和彩色胶卷所平衡的色温不相符时,为获得正确的色彩还原,应在镜头前加用色温转换滤光镜。彩色胶卷一般分为日光型和灯光型两种,而市场上所售彩色负片多数是日光型。日光型彩色胶卷应在色温为5,400-5,600K的日光或电子闪光灯照明下拍摄,如果在钨丝灯照明下拍摄,就要加用色温转换滤光镜系列中用于提高色温的雷登80A蓝色滤光镜,并需增加曝光量两级左右。同样,灯光型彩色胶卷应在色温为3,200K的钨丝灯照明下拍摄,如果在日光或电子闪光灯照明下拍摄,就要加用色温转换滤光镜系列中用于降低色温的雷登85B橙色滤光镜,并需增加曝光量三分之二级左右。
八、人物摄影怎样布局?
人物摄影的布局,要根据主题要求,简化和排除与主题无关的一切东西,将主体人物安排在主导位置。这个主导位置,不宜处于画面的中央,因为这样似乎使画面分为两半,显得呆板、生硬、缺乏艺术表现力。通常,主体人物可安排在黄金分割美感点上。所谓黄金分割,是造型艺术构图法则之一,即将一个线段分成两部分,使较大部分与整体之比等于较小部分与较大部分之比,其比值为1:1.618。该法则应用于摄影构图,就是采用这个比值,将摄影画面横直各画两条直线,使画面大约平均分成九格,取这四条直线在画面中形成的四个交叉点,定为黄金分割。一般地说,这四个交叉点公认为有美学价值,不论其中的任何一个,都是安排主体人物的理想位置,因为这个位置既有变化,又有稳定和舒畅的感觉,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
此外,还须注意,人物和其他景物的安排,要主次分明、疏密有致,不可堆积充塞。有时,除了对主体人物的位置作适当安排外,往往还要通过另一此人物和景物,起到培衬或均衡的作用。关于动态人物照片,例如幼儿学步、自行车比赛等,则要在动态人物的前方,多留些空白部位,以便可有向前伸展的余地,从而符合平时观察事物的习惯。
九、人物摄影怎样掌握画面均衡?
均衡,是力学上的一个概念,应用于人物摄影构图,就是指画面中的被摄对象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从而使人物照片能在视觉上产生稳定感、舒适感。为了掌握人物摄影画面均衡,一般要注意安排以下几个方面:
1、人物头脸方面 人物摄影的头脸,在视觉上,脸部为重,后脑较轻。因此,拍摄侧面像时,影像需偏后一些,甚至后脑的后面可不留空间,使脸部前方空间大于后脑。这样,既可给脸部的视线以伸展余地,又能保持画面的轻重平衡。但也有些表现“冲力”情节的题材,人物脸部前方空间小于后脑,以致画面有失重之感,这是根据主题需要而作的特殊位置安排。
2、主体方面 人物摄影不等式画面结构形式(参见本书《人物摄影有哪些画面结构形式?》条)中,被摄对象俯、仰或倾斜等姿势,往往导致失重不稳的感觉。为此,可通过主体自身的肩头可自身的手以及与主题有关的书、花、茶杯、扇子等陪衬物体作“衬垫”,就能使失重的主体起到稳重作用。
3、主体与陪衬方面 有景物作陪衬的人物摄影题材,在视觉上,人物为重,景物较轻。为此,可将人物所占空间的面积安排得小些,而对景物占有的空间则安排得大些,以取得画面均衡。例如,拍摄人物写字的半身场景,其中较大面积的人物,可安排偏于一边,与此相应,在桌子的另一边,可放置墨水瓶或砚台等物件,使画面得以保持均衡。
4、明暗深淡方面军 人物摄影构图中,对于明暗深淡,视觉上的轻重也有所不同,一般以深色为重,淡色较轻。通常,可用小面积的深色块面与大面积的灰色或淡色块面进行平衡。如遇某一部位太深或太浅,轻重不够协调,可在太深的部位选择淡色的景物作“衬垫”;也可在太淡的部位选择深色的景物作“衬垫”。但要严格注意,深底淡景与淡底深景,都要有一定的对比度,才能起到增减重量、平衡画面的作用。
5、色彩方面军 不同的色彩,视觉分量也不同。通常,暖色、艳色为重,冷色、晦色较轻。其平衡的规律,也要以小块面的暖色或艳色对应大块面的冷色或晦色。例如,人物脸部小块面的暖色周围,可安排块面较大的冷色;当拍摄暖调人物照片时,应尽可能使脸部肤色鲜艳,而将周围的暖色处理得晦暗些,既便于突出主体,又可使画面得到色彩均衡。
十、拍摄角度和距离不同对人物摄影效果有何影响?
人物摄影中,拍摄角度和拍摄距离不同,直接影响摄影效果,分述如下:
1、拍摄角度对摄影效果的影响 人物摄影的拍摄角度,是指对被摄对象的拍摄方向,通常可分为正、侧、高、低四个基本角度。从正角度拍摄正面人像,着重表现人物脸形阔度轮廓;而拍摄正身人像,由于镜头正对身躯,便着重表现人物体形的阔度轮廓。从侧角度拍摄人物,易于表现脸形、体形的起伏线条。人物摄影角度的正与侧,还可对脸形起扬美避疵的作用。例如,挺直的鼻梁、微突的下巴,选用侧角度拍摄,可以表现优美起伏的脸形线条;对有些较长和扁圆的脸形,选用一定的侧角度,则可隐掩长和扁圆的脸形特征。对头额冲凸或鼻梁不挺,以及下巴后缩或颧骨高尖等脸形,选用正角度拍摄,就可掩饰这些特征,使人物形象美化。
角度高低,是指照相机的俯仰。高角度俯摄,由于镜头成像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对正面半身人像,能起突出头顶、扩大额部、缩小下巴、隐掩头颈长度等作用,使人物产生脸形清瘦的成像效果;拍摄全身人像,会使人物成像有矮小前倾的感觉,而身后地面显著,地平线上升;如果拍摄多人像,两边人物以及背景和陪衬物体的垂直线条会出现向外倾斜的变形现象。
低角度仰摄,对正面半身人像,会出现额部缩小、下巴扩大、鼻孔突出、头颈过长、脸形饱满的成像效果;而身后地平线则下降或隐掩;拍摄团体照,两边人物以及背景和陪衬物体的垂直线条会出现向内倾倒的变形现象。
2、拍摄距离对摄影效果的影响 人物摄影的拍摄距离,是指照相机与被摄对象的远近,关系到影像的透明效果。通常,拍摄距离不宜过近。否则,容易产生不良的透视变形。例如,近距离拍摄正面头像,往往会显示鼻子大、耳朵小的怪诞成像效果。一般地说,拍摄头像或半身人像,距离可掌握在2一3米左右,不宜近于1.5米。而全身人像的拍摄距离,可掌握在4一8米之间。团体照的拍摄距离,则可根据人物的多少和队形排列的长短,灵活掌握。
十一、人物摄影如何划分主体和突出主体?
人物摄影的被摄对象,可以是一个人物,或多数人物;也可以是一个人物与其他景物的组合,或多数人物与其他景物的组合。人物摄影必须善于划分主体,才能加以突出,从而使作品主题得到确切的表达。
一、划分主体的原则
1、处理人物和景物之间的关系,要以人物为主体。
2、处理多数人物之间的关系,要认定其中的主要人物为主体,或以多数人物同为主体。
3、即使只有一个人物,也要认定其主、次结构,例如,拍摄全身人像,一般以头部为主体;拍摄 半身人像或人物特写,一般以脸部为主体;拍摄人物脸部大特写,则一般以眼睛为主体等。
二、突出主体的方法
1、要将主体安排在画面中的显著位置,一般还可给以占据较大画幅,以便使观众一目了然。
2、通过光线、影调、色彩的对比作用,突出主体。例如,对明亮的主体采用阴暗或深灰色背景,对阴暗的主体采用明亮或淡灰色背景;运用逆光勾划出主体的轮廓;彩色摄影,则可利用不同色相和明度的对比,突出主体。
3、运用光圈的作用,控制景深,使主体清晰,陪体或背景模糊,以虚衬实,突出主体。
4、运用线条的作用,突出主体。通常 ,画面线条的交叉点或汇合点,可形成视觉中心,在这个位置安置主体,易于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十二、人物摄影怎样处理背景?
人物摄影中,人物与背景之间的关系必须做到主次分明,使背景为人物服务,发挥应有的衬托作用。处理背景,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1、利用光圈 如果背景杂乱,可开大光圈,缩小景深,使背景模糊,人物突出。
2、利用长焦距镜头 使用长焦距镜头拍摄,可使画面中包括的背景范围缩小,而人物所占面积的比例扩大。
3、利用拍摄角度 采取仰摄、俯摄或改变拍摄点,能简化和避开杂乱而不必要的背景,有利于突出人物。
4、利用距离 调整人物与背景的距离,借以突出人物。例如,人物离身后的树木越远,就越显著。
5、利用光线 不同光线的运用,可造成不同的背景效果。例如,利用阴影作背景,能突出明亮的人物;运用逆光,既可将杂乱的背景隐藏在阴影里,又能勾划出人物轮廓,使人物与背景分开;利用天空,则可将人物摄成惹人注目的剪影等。
6、利用色彩 通过不同色相和明度的色彩,可使人物与背景形成鲜明对比,从而突出人物。
7、利用画幅 尽量使人物充满画面,从而相应缩小背景面积,突出人物。
8、利用环境 选择与人物有呼应的景物作背景,表现环境特征,突出人物。例如,以炉台为背景拍摄炼钢工人的操作;用实验仪器作背景表现科技人员的科研活动等。
9、排除景物干扰 处理有物体的背景时,要注意背景中有无某些物体与人物连成一线而影响人物的表现。例如,取景框内出现地平线恰巧处于人物颈部,或者人物头顶矗起树干、电线杆等现象,都需加以避免。
十三、人物摄影怎样选择姿势和面向角度?
人物摄影中,姿势和面向角度同是人物造型的重点。姿势是指被摄对象的身躯、手足所表现的某种形态。面向角度是指被摄对象面孔的朝向,简称面向。两者因人、因事、因时而异,没有固定格式,但一般以美观自然为原则,适当进行选择和组织。
一、姿势 人物有胖瘦、宽窄、高矮等不同体形,选择或组织一定的姿势。
1、正身 身躯正对拍摄镜头,易于表现体形的宽度,显示直线条,有庄重或呆板的感觉。
2、侧身 身躯与拍摄镜头形成一定的侧角度,易于表现体形线条,对女性尤其能显示曲线美。对较胖的体形,拍摄半身侧身人像时,可将背部靠近画面边缘,就能得到隐掩体胖的效果。
3、挺胸 身躯挺直,易于显示被摄对像精神振奋的气质。
4、弓背 侧身而坐,胸不挺直,具有悠闲自在的特点。适宜表现休息、交谈、阅读、写字等情节,可用于各种年龄的半身人物造型。
5、倾斜 不论身躯向任何角度倾斜,都能给人以活泼而具有动感的视觉效果。此外,对拍进手的照片,还要用手势加以配合。
二、面向角度
人物摄影的面向角度有多种:正面朝向称为十分面,被摄对象在画面上两对称;九分面,脸部朝向与拍摄镜头构成18度侧角;八分面为36度侧角;七分面为54度侧角;六分面为72度侧角;五分面为90度侧角,这时,被摄对象在画面上只表现一只眼睛,也就是全侧面。面向角度的确定,也没有固定格式,但要掌握以下两点原则:
1、根据脸形轮廓选择角度 人物的脸形有长、圆、方等多种。摄影时,要结合脸形,选择角度。蛋形脸,正、侧角度都宜拍摄。圆形脸,对儿童来说,任何面向角度都无问题;而对成人来说,则宜采用七、八分面侧向,以便给以适当隐掩。方形脸,对男性来说,正角度拍摄,能显示阳刚气质;对女性来说,可选择一定的侧角度,以便对腮骨起隐掩作用。长形脸,宜选择七分面侧向,以便隐掩长度。
2、根据脸部部位特征选择角度 脸部部位,主要指额、鼻、面颊、腮骨等。对额部平坦、鼻梁挺直、面颊坦而微呈弧形、腮骨隐而不凸的人物,面向角度的选择性较大,任何朝向都可拍摄;而对额部冲凸、鼻梁凹塌、颧骨和腮骨高凸的人物,一般以选择正角度为宜,如果采用侧角度,就容易暴露上述不美部位的缺点。
十四、人物摄影有哪些画面结构形式?
人物摄影的画面,因被摄对象姿势和面孔朝向的不同,而引起肢体轮廓和头脸五官等线条透视的变化,形成多种画面结构形式。归纳起来,可分为以下两种基本形式:
1、对等式画面结构形式 人物摄影画面上,正身正面的半身人物,由于两耳、两眼、两肩都是左右对等,必然表现为对等式画面结构。例如,传统式的合影人像,排列整齐规则,左右对等,画面也表现为对等式结构。这类形式,具有庄重、肃穆的特点,但比较呆板。
2、不等式画面结构形式 人物摄影画面上,侧身、侧面或正面侧身的姿势,左右不等,或者一边是人物主体,另一边是景物陪衬,画面表现为不等式结构。例如,自由排列的合影人像,左右人物距离照相机远近不同,影像大小差异,高低起伏,画面也就表现为不等式结构形式。这类形式,易于显示变化、动感与生活气息,比较活泼。人物摄影造型,通常较多采用不等式画面结构形式。
十五、人物摄影怎样掌握被摄对象的表情?
人物摄影中,表情指被摄对象内心世界受客观条件影响,在脸部的动态反映,是人物神态得以表达的一个主要方面,也是“形神兼备”的关键之一。进行摄影时,诱导表情有一定的选择性,一般都喜欢表现出自然与喜悦,避免紧张和尴尬。另外,表情还要与人物脸形特点相结合,例如,缺牙齿、大口形或眼睛较小的被摄对象,就不宜大笑,以免暴露不美之处等。
一、掌握表情的方法
1、熟悉被摄对象 拍摄前,应先与被摄对象随意交谈,从中观察并琢磨其表情动态和容貌特征,以便及时设计理想的表情。
2、启发诱导 拍摄过程中,摄影者与被摄对象的相互交谈,既便于摄影者观察和思考,又可消除被摄对象的紧张情绪,使有关摄影信息迅速传递给被摄对象,使之响应和配合,而容易流露自然、生动的表情。对善于自我表现的被摄对象,还可采用导演式方法,促使其表现出最佳表情。
二、掌握表情的要求
1、要稳 在启发诱导被摄对象的交谈中,摄影者本身要做到自然大方,若无其事,语言生动风趣,才能引导出自然的表情。如果语言不当,就会造成紧张气氛,以致被摄对象难以流露自然表情。所以,摄影者自身的稳健,是掌握好表情的前提。
2、要准 脸部表情的变化较快,特别是动态表情,转瞬即逝。摄影者要眼明手快,当机立断,当被摄对象脸部表情出现最佳状态时,及时启动快门,抓住最能表现被摄对象感情的典型瞬间。如果犹豫不决,动作迟滞,就会坐失良机,前功尽弃。
胶 卷
在拍摄之前,你当然要考虑选择什么样的胶卷。是彩色胶卷呢,还是黑白胶卷?是负片呢,还是幻灯片?现在市面上许多种135胶卷可供你选择,主要是根据用途和个人的习惯来进行选择。
胶卷的感光度是用来表示胶卷对光的敏感程度的。感光度的标准采用国际标准ISO(ASA)的度数来表示。数值越大表示对光的敏感程度越高,或者说胶片速度越快。同等条件下,快速胶片所需的曝光量要少。慢速胶卷有很好的锐度和颗粒细度,这对于成象质量有很大好处;而快速胶卷的锐度和颗粒度相对较差。我们通常所使用的都是ASA100的胶卷。另外有些照相机上有DIN21,DIN23等数值,这是一种老的感光度表示方法,现在已逐步淘汰,DIN21相当于ASA100。
胶卷的包装合上都有ASA的数值,为了获得正确的曝光,摄影之前,应将照相机上的感光度设定好。也有一些照相机可以在胶卷装好后通过DX编码(一种印在胶卷上的码)自动设定感光度,绝大多数傻瓜相机都有此功能。
(BACK)
镜头
现在大部分单镜头反射式照相机都可以方便地配用各种镜头。在选购镜头之前有必要对器性能和用途作必要了解。
1.标准镜头
大部分135标准镜头的焦距在40-58mm之间,标准镜头的口径都很大,一般超过f/2.8,标准镜头适用于大部分场合的需要,它有适度的景深,结像锐利,光学畸变极小。所拍摄的景物效果非常接近于人眼的观察效果,这就是“标准”的来由。
2.广角镜头
与标准镜头相比,广角镜头具有更短的焦距,更大的视场角。在室内或室外拍摄时,如果遇到场地狭小的情况可以用广角镜头;此外在拍摄宽广的风景时,广角镜头可以获得极好的效果。广角镜头在靠近主体拍摄时会出现透视效果的变化,离镜头近的物体会变的很大,这种夸张的空间效果可以用来强调前后物体距离感。当然,用广角镜头拍摄透视比例正常的人物面部特写就不恰当了。
广角镜头的景深很大,而且对于相机的晃动是比较宽容的。所以用广角镜头时可以使用较慢的快门速度。
3.远摄镜头
远摄镜头的焦距较长,视角较小,景深较短,适用于拍摄远处的景物。与广角镜头相反,远摄镜头会缩小距离感。由于远摄镜头的景深短,有时可以用它来虚化一些不需要的景物,从而突出主体。同样,也正是由于景深小,远摄镜头在使用时要精确调焦。远摄镜头对相机的晃动是很苛刻的,所以使用它时最好用三角架。
4.增距镜
增距镜也称为倍增镜,将一个增距镜安在机身与标准镜头之间,就可以使标准镜头的焦距增大2-3倍。增距镜的优点是价格低廉,重量轻,缺点是降低了成象质量。使用一个N倍的增距镜时,远来的标准镜头的口径也就相应地降低了N倍,所以拍摄时,光圈指数应该相应地降低N倍。
5.变焦镜头
变焦镜头可以说是广角、标准、远射镜头的组合,它很适合多种场景的摄影。一般来说,变焦镜头的成象质量较难保证,但由于变焦镜头可以从一个焦距很快地变到另外一个焦距而变无需移动位置,所以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喜爱。通常,变焦范围在2-3倍之间的镜头成象质量最好,如35-105mm,80-200mm等。由于变焦镜头中的镜片数较多,所以使用时要避免阳光进入镜头,否则会产生辉斑。变焦镜头在使用时应注意:为了保证正常的结像锐度,拍摄速度应不小于1/焦距。使用变焦镜头对焦时(特别是长焦距下),应先将焦距拉至最大值,调节调焦环,等焦距调好后再拉回到所需的焦距,这样操作的成象质量是最清晰的。
选购变焦镜头时,应该注意调焦环旋转、推拉是否流畅,没有涩的感觉。200mm以下的变焦镜头在头朝下悬挂时,调焦环不应自动向下移。
6.镜头的保养
照相镜头的保养非常重要,平时使用时要十分小心。如果有了赃物,可用吹气球吹除。一般情况下不要擦拭,一定要的话应该用高级镜头纸或麂皮。没有把握的话,不要用溶剂。照相机使用完毕后,应放在干燥处,在潮湿的环境里,镜头会长霉。商店里有一种塑料干燥箱效果挺好。
选择快门与光圈的最佳组合
在同样的光线条件下,可以有多种快门与挂光圈的组合来使胶卷获得相同的曝光量。比如1/100秒+f/81/60秒+f/11可以获得相同的曝光量。在得到确定的曝光量后,常常由于以下原因,你会选择某一组特殊的快门与光圈组合:
1.减少相机晃动的影响
此时通常要选用1/125秒,一般不能低于1/60秒。当然对于长焦距镜头,速度应更快。
2.为了凝固被摄对象的动作
对于奔跑等快速动作,应采用1/250秒或1/500秒速度。
3.为了控制景深
(BACK)
速度和光圈
光圈的选择
f/2 在微弱光线下为得到足够的曝光量而使用。景深最小,对任何镜头都是成象效果最差的。
f/2.8 用于光线不够亮的情况。景深小,焦点以外的景物均虚化,成象质量尚可。
f/5.6 用于阴天或阴影下,景深明显增大,对任何镜头都是成象效果最好的。
f/8 用于日光下户外摄影。适度景深,成象质量优良。
f/11 用于日光下户外摄影。很大的景深,成象质量优良。
f/16 可以获得最大的景深。
速度的选择
B门 需使用三角架。用于夜间焰火,灯光,车灯轨迹的摄影。
1/15秒 需使用三角架。用于光线不够但需要获得较大景深时的静物摄影。
1/30秒 手持带标准镜头或广角镜头相机所使用的最低速度。
1/60秒 户外摄影时比理想光线略弱的情况下(如晴天下的阴影)使用。
1/125秒 户外摄影的最佳速度,相机晃动的影响甚微。适用于105mm以下中焦距镜头。
1/250秒 适于凝固中速运动物体的动作。在户外不需大景深时使用。适用于250mm以下长焦距镜头。
1/500秒 适用于快速运动摄影,如快速奔跑的人,跳水,篮球,自行车。
1/1000秒 适用于赛车,飞机,网球等高速运动物体。
(BACK)
曝光量的控制
摄影时,照相机通过调节快门开启速度(简称速度)和镜头通光口径(简称光圈)来控制胶卷接受的光量。快门被用来控制外来光源对胶卷曝光时间的长短。快门速度在照相机上通常用1秒,1/2秒,1/4秒..1/60秒,1/125秒..1/500秒..等表示。“B”门是一个特殊的设定,当速度设定在B门时,快门按钮按下,快门打开;快门按钮松开,快门关闭,因此B门通常用于外来光极弱的情况,如夜景的拍摄。每一级快门速度相邻的一级是两倍的关系,如1/60秒的曝光时间是1/125秒的两倍。
控制曝光量的另一种办法是改变镜头的通光口径(简称光圈)。照相机镜头的开合程度是通过镜头中的一组被称为光阑的叶片来实现的,开合程度用“f”数值表示,一般以1.4,2,2.8,4,5.6,8,11,16,22等标注在镜头上。光圈(f值)越大,孔径越小,通光量也就越小。与快门开启速度一样。相邻的光圈的通光量也呈两倍关系。
测光的选择
有时,你面对的景物是由大面积的暗部或大块的明亮区域组成的高反差画面。对于这种情况,你就要利用在像机位置上所测得的曝光参数正确地分析一下,要是盲目地按它去曝光就可能导致失败。最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按主体的被表现面的亮度去测光和曝光。如果你的像机可以手动,那么许多情况下就根据机内测光参数来调整快门和光圈;如果是自动像机,只要将像机上的测光感应装置对准你要拍摄的主体,同样可获得适当的曝光。如果从取景器中看,天空占了很大的比例,这时,测光表上显示只需很少的光。可若按照表上的数据去曝光,其结果可能是主体曝光不足。碰到这类情况,要想使主体有精确的曝光,正确的做法是将反射式测光表对准主体测光。有时主体位于逆光环境中,如果根据亮部测光,势必造成主体曝光不足。正确的作法是,将你的一只手背按主体的对应亮度举在相机前约30~40cm处,使相机对准手背测光即可。如果使用入射式测光表,则应将表的受光面置于与主体同样的光位下方可测光。假如你想测出画面各部位较精确的曝光值,一架有变焦镜头的内测光像机就很方便。只要将变焦镜头推到长焦一端就可以在一定距离之外测得你所需要的主体曝光值而无须靠近主体。有时在一幅画面中,大块的明亮区域占了很大比重,比如像雪原、浅色的沙滩、大面积的灰白混凝土建筑等等。在遇到这类题材时,如果完全按照测光表的读数去拍摄,其结果往往因曝光不足而使得画面太暗,亮部发灰。遇到如上这类明亮景色时,往往需要比测光表指示的增加一级曝光量。相反,在遇到大片的深暗景色时,例如一间处在阴影下的屋子,背后是一片暗色树林,为了忠实于现场气氛,碰到这类情况应该用测光表所指的数值低一级的曝光值去拍摄,才不至于使画面过亮。
(BACK)
景 深
当一个光学镜头在对某个物体成象时,不仅这个位于焦点上的物体能在象面上成清晰的象,而且处在这个物体前后一段距离内的其他物体也会在象面上成清晰的象。这样的一段距离称为景深。
影响景深的主要因素有镜头孔径(光圈),成象距离以及镜头本身的焦距长度。一般地有:光圈大,景深短;光圈小,景深长。
对于相同的镜头,同一级光圈,所摄的物体离照相机越近,景深越短;所摄的物体离照相机越远,景深越长。
对于同一级光圈,同样距离的摄影对象,长焦距镜头的景深短,而短焦距镜头的景深长。
利用控制景深的办法,我们可以实现不通的创意效果。比如在拍摄开阔的风景时,你希望将一些树枝树叶作为充满情趣的前景,同时又希望前景和整个场景直至最远处的景物一样清晰,那么你可以选则广角镜头加上小光圈。在另一种情况下,你想拍摄一个主体,同时不希望把背景清晰地摄下以突出主体(就象阿土赏梅时所希望的那样),那么你可以选用大光圈,并且最好能用长焦距镜头。这样由于景深很短,主体以外的杂乱景物(比如其他的游客)就会被虚化。此外,还可以利用短景深虚化一些前景,使之成为美丽的色斑,从而为整个构图增添一些情趣。
(BACK)
闪光灯摄影
在室内和阴暗的光线下可以使用闪光灯进行摄影。闪光灯的闪光时间很短,约千分之一秒,所以可以用闪光摄影来凝固快速动作。有些照相机(如镜间快门式照相机)的任何一级快门都能和闪光灯同步,但有些(如幕帘式快门照相机)则不行。所以使用闪光灯之前,应先搞清楚哪一挡是同步快门。大部份单反相机的同步档用“X”表示,也有的以字符的颜色(如红色)表示。
1.闪光灯的曝光计算
用闪光灯拍摄时选用哪一级光圈取决于闪光灯自身发出的光量大小,胶卷的感光度及摄影距离。闪光灯的曝光量可以这样计算,f= GN/L GN:闪光灯指数,L:闪光灯距主体的距离。f:所需的光圈值。摄影时首先可遵循以下步骤:
将速度设定在闪光同步档上;
对焦;
从调焦环上读出距离;
用上述公式或从闪光灯背面的表里查出所需光圈值;
调节光圈,拍摄。
2.闪光灯的几种使用方式
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是将闪光灯直接装在照相机顶部的热靴内。但是这样的缺点是光线太平,看上去不够自然,因为自然界中几乎没有这样角度的光线。
如果将闪光灯与照相机分离,使之从侧上方闪射,就能利用光的投影使主体形成一定的立体感,使画面更接近自然光效果。将闪光灯移开,需要一根闪光同步线。此时曝光计算中的距离应是闪光灯到主体的距离。
有些闪光灯的灯头是可以转动的(如银燕、Achieve等),此时可以将灯头对着天花板或墙壁,使光线经过反射到达主体,这种光线非常柔和,与室外薄云遮日时相似。用彩色胶卷拍摄时,应注意反射体必须是白色或接近白色的,否则反射光会影响主体的颜色。用反射光摄影时,曝光量一般比正常情况要加一到两级。
3.使用闪光灯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使用闪光灯摄影时,如果主体是多个,最好能将他们安排在闪光范围内同一距离,否则会出现有些主体曝光过度,而有些曝光不足。
尽量避免被摄对象背后有镜子、玻璃或高反射率的面,这些东西会在底片上留下反光斑。如果实在无法避免,可以改变摄影角度避开反射光。
计算曝光量时,如果计算值处于两档之间,最好选用曝光量大的一档(f值小的一个)。
两次曝光之间要有一定间隔,因为闪光灯充电有一定时间。要注意的是闪光灯上充电指示刚亮时并不意味着充电完成,而只是表明充电量已达到60-70%!!所以应再稍候一会儿。
避免“红眼”。所谓“红眼”是指用闪光灯摄影时人或动物的眼睛出现红色或琥铂色。这是由于闪光灯离照相机镜头太近引起视网膜反射的缘故。为避免“红眼”可以采用如下方法:将闪光灯与照相机分离;增加环境光强度(如开灯、开窗);采用反射闪光法曝光。
(BACK)
照相机上的常见英文符号
A:光圈先决自动曝光模式
AE:自动曝光模式
AEL:自动曝光锁
AF:自动聚焦
ASA:胶卷感光度(美国标准)
AUTO:光圈或速度先决曝光模式
B:B门
BC:电池检测
DIN:胶卷感光度(德国工业标准)
DX:表示具有DX编码自动识别功能
F(或f/):光圈系数
ISO:胶卷感光度(国际标准组织)
LENS:镜头
MACRO:表示具有巨象(显微)摄影功能
MAN:非自动曝光标志
MC:表示多层镀膜镜头
P:表示程序曝光模式
QL:快速装片功能
R:红外线摄影标志
SLR:单镜头反射照相机
ST:自拍机
TTL:表示具有机内测光系统
X:闪光同步档
ZOOM:变焦距
(BACK)
遮光罩的作用
遮光罩是套在照相机镜头前的常用摄影附件,有金属、硬塑、软胶等多种质地。她有如下作用:
1.在逆光、侧光或闪光灯摄影时,能防止非成象光的进入,避免雾霭。
2.在顺光和侧光摄影时,可以避免周围的散射光进入镜头。
3.在灯光摄影或夜间摄影时,可以避免周围的干扰光进入镜头。
4.可以防止对镜头的意外损伤,也可以避免手指误触镜头表面,还能在某种程度上为镜头遮挡风沙、雨雪。
遮光罩有多种尺寸,应选用与镜头焦距相匹配的那种。镜头焦距越短,视角越大,遮光罩也就越短。如将标准镜头的遮光罩套在广角镜头上使用,势必产生画面四周不能成象的后果。反之,则不能起到遮光招应有的作用。使用变焦镜头时,最好能配用可自用伸缩的遮光罩。
遮光罩广泛用于逆光摄影,一般说来可以避免眩光。但是,如果光源距离近,仍有可能发生眩光现象。此时,可以用手在光源所在的一侧遮挡遮光罩。眩光是否消除,要从取景器里观察清楚。
用光十忌
(一)树荫花脸
在树下拍照时,往往忽视树枝阴影.看着不很明显,可是洗出相片来,人物就成了花 脸,因此拍照时要注意避开树荫.
(二)阉鼻黑影
中午拍照时往往会形成顶光效果,人物的额,眼,鼻,唇,颌下有黑影.这种顶光不适 合拍人像,一般情况下应尽量避开.如必须拍,可用闪光灯辅助,或头微微上仰些。
(三)脚光人像
脚光往往是由于闪光灯从下往上闪射或水面等明亮物有强烈反光造成的,会使人物 的形象受到歪曲,因此也不适合拍人像,应尽量避免.
(四)光晕雾挡
在较强烈的阳光或灯光下逆光拍摄时,镜头正对着光源,这时如不加遮光罩.强光射 入镜头会形成光晕,产生雾挡现象.所以逆光摄影时,镜头必须加遮光罩.
(五)身上白斑
照片中的人物身上和脸上有很亮的白斑,这是由于室内自然光拍照时,阳光通过窗 户直射到人物的身上和脸上造成的.这种阳光直射部位和没有阳光直射部位形成十分悬 殊的反差,洗出照片来就形成与人物极不协调的一片片白斑块.因此在室内拍人像时,应 避开阳光的直射.
(六)明暗不均
这也是室内自然光的亮度不均造成的.拍照时,应该在较暗的部分适当补光,或者改 变人物的位置,使人物面向窗户,这样光就会照得均匀些,亮度也就比较大,拍出片来效 果就较好.
(七)眼镜白点
眼镜上的白点是因为使用闪光灯直射而在眼镜上产生的反光.拍摄时让人物的脸略 低些,用间接闪光法在斜侧闪光,可避免眼镜上产生白点.
(八)身后黑影
室内摄影时,闪光灯从照相机位置直接向人物闪射,容易形成浓重的黑影.如果让人 物离墙远些,闪光灯比照相机位置高些,可消除或减弱黑影.而通过反光伞,反光板,或墙 壁屋顶间接闪光,消除黑影的效果会更好.
(九)投影干扰
用侧光拍摄较多人物时,处理不慎,容易造成一个人的黑影映到另一个人的脸上,如 果变化被摄人物的位置或调整拍摄点,可避免这种弊病.
(十)人物红眼
拍摄彩色人像时,如果用闪光灯直接向较暗处的被摄者闪射,由于当时被摄者眼睛 的瞳孔开得较大,会产生红眼现象.采用侧位或间接闪光,可避免这种现象.
(BACK)
常用滤光镜
滤光镜是摄影常用的附件。业余摄影常用的是黑白、彩色通用滤光镜,如UV镜,天光镜、偏振镜、灰镜柔光镜星光镜等。
购买滤光镜时应注意与照相机镜头的螺纹匹配和镜片的均匀性。均匀性可以这样检查,将滤光镜垂直于地面作上下左右移动,同时通过镜片观察镜后的物体,如果物体有波动现象则说明镜片的平整性不好。
1.UV镜
UV晶是紫外线滤光镜的简称。UV镜大多数是无色透明的,也有浅黄色的。它能吸收大气中的紫外光,提高照片的清晰度。对于高山摄影和高空摄影,可以使远处的景物更清晰。此外UV镜还可以滤除雾的影响,故又称去雾镜。UV镜的透明度很高,对任何情况下的摄影均无副作用,所以常常安在镜头前起保护作用。
2.天光镜
天光镜既能吸收紫外光,也能有效消除蓝色天空光所产生的偏蓝色调,使色调变暖。使用于风景摄影。与UV镜一样,使用天光镜时,也不必增加曝光量,因此也常用来保护镜头。
3.偏振镜(PL)
偏振镜又称偏光镜,呈浅灰色。其主要作用是减少或消除费金属表面的强烈反射光,从而表现被摄物体细节或玻璃后面的景物;使蓝天色调变深,同时保证色彩和反差。使用偏振镜时应注意,偏振镜只能消除30~40度角的偏振光,其他角度的偏振光只能减弱;转动偏振镜其滤光效果也会发生改变。使用偏振镜需要增加曝光量;偏振镜怕高温、潮湿。
4.灰镜(ND)
灰镜不改变景物反差和色调,由于较少镜头的进光量以抑止胶卷观光。常用于强烈光线下弥补光圈和速度的不足。
5.柔光镜
柔光镜又称柔焦镜,其表面刻有许多同心圆细线,可使部分光线折射,以取得光线柔和,意境朦胧,降低反差的效果。柔光镜会降低反差,故不适用于光线暗的情况;光圈大小和镜头焦距对柔光效果有明显影响。光圈越大,焦距越长,柔光效果越好;使用时,应先调焦,再加柔光镜。使用时无需曝光补偿。
6.星光镜
星光镜又称光芒镜,能使被摄物体上的点状光源产生光芒四射的效果。利用星光镜拍摄水面可产生波光粼粼的效果。根据产生光芒条数的多少可分为十字镜(4条),雪花镜(6条),太阳镜(8条)。使用时,要注意光圈大、点光源亮度高、面积小的星光效果强。无需曝光补偿。
(BACK)
端稳你的相机
有时照相时会发现相片不清楚,先别急着找相机的原因,这很可能是因为照相时,你没拿稳相机。有的人照相时,会用力按快门,其结果可想而知。正确的方法是:
1.两臂紧贴身体,不要悬空,如能将手臂支撑在固定物(如岩石,汽车)上最好;
2.两脚适当分开站立;
3.左手托住相机,右手操作,按快门时应缓慢地按下;
4.让相机贴住你的脸部;
5.按快门前吸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
6.对于使用长焦距镜头的情况,最好左手在贴近机身处握住镜筒,右手握住机身并按快门。
另外,使用标准镜头时,速度最好不低于60/秒,而使用长焦距镜头时,速度取决于焦距的长短,一般不应小于125/秒。